答覆之前,先看看今天學到的一句話:君子有三變,望之儼然,即之也溫,聽其言也勵。這是子夏說的一句話,即是說君子有三種態度:遠看他的樣子莊嚴可怕,接近他又溫和可親,聽他說話語言嚴厲不苟。突然拿出這句話,是回應Wen-lan說我總是太嚴肅的評價的(其實好多人說過,就是改不掉,老毛病),因為下麵要講的話,又是嚴肅的,所以要引經據典,說明自己的言行其實也是有所根據的(笑)。答覆如下:
人生於世,墮十二因缘,情缘系缚,难悟难解,活佛倉央嘉措在詩中說“观中诸圣何曾见,不请情人却自来”,思慕的男女之情是性情的自然流露,豈分本分與不本分。然師傅說苦惱、煩惱來自於不守本分,也是對的。如果不是欲想得到、不是欲想佔有,而只是單純的思慕(愛),那該是清甜的,怎會苦惱會煩惱。苦惱、煩惱的不過是“我怎麼不能跟Ta在一起呢?Ta怎麼就不思慕(愛)我呢?”,苦惱、煩惱於此時候,是不是該叫不守本分?
想,卻得不到才苦。
人有八苦:生老病死四苦,怨憎會苦,愛別離苦,五取蘊苦,求不得苦(求物而不能得之苦也。涅槃經十二言:何等名為求不得苦?求不得苦,復有二種:一者所悕望處,求不能得。二者多役功力,不得果報。如是則名求不得苦。)。這求不得苦,乃是眾苦之源。因為有所求,有慾念,所以才會愛恨,有愛恨才會有生老病死。
]]>誠然,在成王敗寇的遊戲之中,我們所能了解到的歷史,是經過某人的增添或刪節而加工過的。他們企圖讓我們按照他們所規劃的那樣思考、審判或者審美。然則歷史也有它自己獨特的魅力所在,某人所能產生的影響,總遠遠沒有他想像的那麼長遠,超過一定的歷史年限,真相總會被更多的有趣的人所揭發。
不過只是就算是真實的歷史,它超過一定的年限以後,我們從一些書籍或者紀錄片中了解到的,也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真實(更確切地說應該是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全面) ——它是經過沉澱,去糟粕沉精華的,它也是片面的。
何為片面?就如上面所說的歷史上的人有更強烈的美感一樣。其實這些出色的人物不過是經過歷史的洗禮之後,所剩下的寥寥無幾的幾個,而在這個洗金的過程之中,被埋沒了多少人才,我們總是有意無意的忽略。就像壘砌金字塔的石頭一樣,我們永遠沒把注意力集中於其中的幾塊,除了頂上的那個尖端。
我以前也像有些人一樣隨波逐流,埋怨社會的墮落(思想和文化)、道德淪喪,而緬懷舊時,現在想起,那是多麼目光短淺的想法。我以為認得幾個歷史人物,知道幾個歷史事件,那便是所有的全部,以偏概全,認為那個時代也是如此地完美,其實歷史不過是在不斷地輪回,歷史的事件、歷史的人物也不過是在不斷的輪回。發生的事件換一種花樣重新上演,發生的思想換一種說白重新演繹,這才是真實的歷史。
我為曾經的夏蟲一般的見識而愧疚,懂得歷史,實則應該懂得的是歷史的原理。歷史有它自己的運行規律,那就是輪回,它並不是毫無規律而言的。
那麼究竟是注定還是偶然,全在一念之間。
]]>